2023年聚焦全国两会聚焦民生
守正创新的中国式中医现代化
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战略科学家范维乾
中医能治疗一些疑难杂症,但人们听不懂它的古代理论,年轻人不信中医信西医已成大势,守正创新,迫在眉睫!
一、中医不科学是病根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(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)说:“脾位于腹中,在膈之下,与胃相邻”,“胃与脾同居中焦,‘以膜相连’。…胃的上部为上脘,包括贲门;胃的下部为下脘,包括幽门…贲门上连食道,幽门下通小肠”。显然,这是西医解剖学的内脏胃和脾脏。可是,专职从事免疫工作的脾脏,对强加给它的“脾主运化、脾气上升、喜燥恶湿、主四肢、在志为思”等中医学的“特异功能”提出强烈抗议。请问“位于腹中,在膈之下,与胃相邻”的“脾”到底在哪里?
章虚谷说:“脾胃统一身之阴阳,营卫主一身之气血,故脾又为营之源,胃又为卫之本”,“斑从肌肉而出,属胃”(温热经纬)。《医方集解》说:“胃者卫之源”。这是说防御卫外的免疫力和皮肤之“斑”的形成,属于胃气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贯膈络肺,其动应衣,脉宗气也”。所以,中医学的“胃”是内涵非常广泛复杂的“互联网或巨系统”。却被该书改成了消化道的胃脏器。请问,胃手术切除后,还有卫气吗,心脏还跳动吗,还会皮肤发斑吗?
《难经》认为“命门有形,肾即命门”。《华氏中脏经》说:“肾者精神之舍,性命之根”。张介宾说:“命门有火候,即元阳之谓也,即生物之火也”。唐容川说:“肾者水脏,水中含阳,化生元气…别命之曰命火”。可是该书说:“肾左右各一,位于腰部脊柱两侧”。作者身边有肾脏丧失了功能,他当然没有了“命门”,靠透析维持生命好几年现在还活着的人,今日中医学把肾脏说成神乎其神的命门,不是胡编乱造吗?
综上所述,《中医基础理论》一书把老祖宗的“心肝脾肺肾胃胆”等,改成了西医学解剖学的脏器。再把解剖学内脏不具备的“命门、胆者决断之官、膀胱者津液之府也”等,强加给了西医学的内脏。解剖生理学是极其严谨的科学,外科医生要严格遵循解剖生理学进行手术,否则要出人命的。该书公然违背解剖生理学常识,且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名义发行海内外,向全球宣布“中医不科学”,而且推翻了老祖宗传下来的正宗中医学理论,代之以“西化中医学”。原来是西化派制造了中医不科学,导致种下了中医学日趋衰落,夕阳西下的病根。“西化中医学”是真正的中医学吗?
二、群体合力的人体宏观科学
一群人合奏交响乐、合演电视剧,这是个体孤力不能取代的群体合力。西医是科学,但它只研究分子细胞之“孤力”。而中医学则研究分子细胞所形成的群体合力。譬如,分子细胞需要氧气,就会有肺脏吸入氧气。这属于西医学的微观研究。中医学则认为“天人相应”,氧气属于非常炽烈的“天火”,谓之“阳气者若天与日”,“天气通于肺”。张介宾说:“精之为物,重浊有质,形体因之而成也”。原来中医学所说的“肾精”指人体的结构物质核酸、蛋白质及其生成的分子细胞,其互联网名称谓之“肾精”。肾精”也即分子细胞需要氧气,肺才吸入氧气。肾精在里,肺在表,两者的互联网名称是“肺主吸气,肾主纳气”。作者称,凡群体合力必然会形成巨系统,巨系统也就是互联网。
人体需要摄入食物,从消化道的吸收、到血脉的运输、细胞内的运化,尤其是肝细胞的运化,还有“心神明、肺相傅、肝将军”的协调指挥系统,这是涉及到多脏器多细胞、多系统的群体合力,聪明睿智的中医学称为“脾胃主运化”互联网。
恩格斯说:“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”。《黄帝内经》虽然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名称,却知道人体生命必然“普遍联系”为巨系统、互联网,表现为群体合力。“心者君主之官也…肺者相傅之官…肝者将军之官…胆者中正之官…”,认为人体是有“心肝脾肺肾胃胆膀胱”等“政府官员”的国家。凡社会或国家必然普遍联系为互联网。国家讲“统一”,中医讲整体、天人合一、脾胃主运化等等,都是互联网科学。
三、祖国医学的“肾”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人始生先成精”,“两精相搏谓之神”,“夫精者生之本也”,“生之来谓之精”。“肾精”指核酸、蛋白质和细胞。肾精要释放元气(生命原动力),谓之“精化为气”。张介宾说:“精化为气,谓元气由精而化也”。中医学的“肺”不仅仅主呼吸,它还是人体所有“气”的群体合力,谓之“诸气者皆属于肺”。譬如“脾主运化”的原动力谓之“脾气”,“肝主疏泄”的“肝气”等等,皆属于肺气巨系统。肺气来自肾精,具有生命作用力和推动力。所以又说“肾上连肺”。吸入的氧气具有氧化作用,作者称“肺主氧化”,而抗氧化则属于“肺肾之阴”。
延续生命传宗接代是肾命门的重要职能。人体的生殖功能包括女性月经属于“肾”。性生活能使心神明愉悦,有利于健康。但纵欲过度,损耗肾精,造成命门肾亏,百病缠身,性命夭折。但中医学的“肾”不局限于生殖功能。凡核酸、蛋白质和细胞之所在,就是“肾精、肾气、命门”之所在。每个细胞都离不开肺气氧化,它的物质基础是“肾精、肾命门”。
四、智慧想象
钱学森说:“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”。作者称思辨式论述为智慧想象。凡宏观科学如人类社会科学,其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国策如三农政策、南水北调等,无不是智慧想象。西医学在总结研究成果时,也是智慧想象。人类科学,也是智慧想象的结果。西化派对智慧想象嗤之以鼻,只能说他们是不懂科学的愚昧人。人体微观科学适用于实验室研究,宏观科学则适用于思辨式论述。宏观是大科学,微观是小科学,宏观包容微观,拿来微观。作者称,中医拿来西医为主体,西医补充中医为辅佐,谓之“衷中拿西,创造新医”。
五、人体肾命门4S店学说
明代赵献可、张介宾等从“肾上连肺”的智慧想象中悟出了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本”,于是,重要性不亚于温病学说的“命门学说”脱颖而出。
作者从“衷中拿西”角度,将肾命门学说“现代化”为“肾命门元气轴4S店”。先天肾精即核酸主遗传→生成了后天肾精主成形之分子细胞→精动为血、血动化气→精化为气(肾上连肺)→发生一切生命活动(肺主气)。《医方辨难大成》(道光庚戌四川巴州恩阳河飞鸾亭孤本藏版)说:“盖精者血之变也…藏则为精,行则为血”,作者称“精与血”本是一物,“血”就是动态的“精”,“精动为血、血藏为精”。肾精先要“精动为血、血动化气”,才能“精化为气”。所谓“瘀血及活血化瘀”皆指“精动为血、血动化气”的“动”发生了障碍。蛋白质及细胞的静态、休闲态、激活前态谓之“肾精”,动态、工作态、激活态谓之“心血”。免疫蛋白质和细胞激活前,是相对的“精态”,被病毒等因素激活而释放卫气、发生免疫反应,直接或间接杀死病毒病菌,动员召唤免疫群体形成合力以抗邪,皆属于“心主血”巨系统。每一个蛋白质、每一个细胞都存在着“精态和血态”。比如大脑在思维时就属于“血”。可是西化派将互联网科学的“血”改造成了解剖学的血液脏器,使“补血和血活血化瘀、血为气之母”被血西医学的血液循环桎梏为“死棋”,再也不能创新发展了。
私家车有“4S店”,人体的“4S店”就是肾命门。在生命过程中,蛋白质和细胞不免受到伤损,亟需回到“肾命门元气轴4S店”中休养生息。这就是为什么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愈力或自我更新功能的缘故。癌细胞它只是局部的孤力,而人体还有巨大的群体合力,足以战胜或控制癌细胞,修复癌细胞之病变,从而能够治疗疑难杂症。“脾胃主运化”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细胞即“肾精”,运化的原动力是肾精化生的肺气。所以“肾命门元气轴4S店”的修养修复也属于脾胃主运化。人体是左右上下表里深浅之间的普遍联系的互联网,比如,脾胃主运化、肺气主氧化、肾精命门之元气主脾胃之运化等等,是重叠镶嵌构象,不是诸侯割据的“井田制”。
六、辨证论治
西医学把人体看成零部件组合成的机械,可以手术切割置换,没有群体合力的观念。中医学认为人是普遍联系的“人体国家互联网”。
西医学从机械零部件入手看人体,中医学则从“生命态”看人体。比如从精神萎靡得知此人气血虚,从精神抖擞得知此人神清气足。生命态是变化的,必须随时观察患者,捕捉锁定它的即时生命态,进行相应的处理,谓之辨证论治。
“师带徒”跟师学习,离不开临床和患者,他们每天就在学习和操作辨证论治,为中医学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资料。中医学理论极其深奥晦涩,不是知识分子精英就不得其门而入。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”的知识分子精英们把数学、天文地理学、人文学、民俗学、书画学、生物学、植物学、方位学、哲学等“多学科”带入了中医学,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“杂学杂家”,它们相互渗透,就有了几千年创新不断发展不断的中医学。
换言之,中医学传承创新的主力军是多学科的知识分子精英。知识分子精英与师带徒结合起来,离不开辨证论治之临床,有理论有实践,创新发展中医学,这是中医学永远年轻、赖以生存的重大规律性。然而这在今天属于“无证行医、非法行医”的犯罪行为。由此斩断了知识分子自由学习中医学和师带徒的创新之路,使中医学停留在古代,不能现代化,永远不能脱掉“中医不科学”的大帽子。他们用高门槛阻挡了师带徒的合法行医,用纸上谈兵的学院式教育培养了不会辨证论治的“西化派接班人”。用实验室研究取缔了中医学赖以为生的智慧想象研究之路。用“中医医院”取代了中医在民间的规律性。如今人高马大、头冠光鲜的西化派,对国家“创造我国新医药学及其中西医结合”的失败历史闭口不谈,空话连篇大谈“守正创新”,要把国家守正创新国策引到邪路上去,中国人民绝不答应!
七、人体互联网科学
从人体互联网角度看,脾胃主运化的物质分为水液巨系统和津液巨系统两个部分。水液指水分,是河流,津液是借水液流动的“船舟”。津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巨系统,包括血糖、分子肽、氨基酸、肾上腺素、乙酰胆碱、细胞因子、三磷酸腺苷、血细胞、尿素、内分泌激素等分子细胞物质。具有营养性、信息传递性、调节性等多样功能。津液活泼好动,相互碰撞,变化无穷多样。津液是元气的直接释放者,谓之“精升为津、津升化气”,属于脾胃主运化、肺气巨系统。津液之标属于肺胃,肺胃主津液。津液之根为肾精。广义的脾胃主运化指一切生命活动。脾胃失调,出现全身各脏器、各互联网的病变。反之,调理脾胃则能治疗全身各种疾病。水液之升降出入属于脾主运化。“脾”指津液水液的运动变化,“胃”指水液津液存在的场所,谓之“胃府”…。以上是“中西医优势互补,强强结合,衷中拿西,创造新医”,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医,向世界郑重宣告,国家期盼已久的“新医药学”即人体互联网科学在东方诞生了!
八、中医学的第四次大革命
中医学的第一步,是《黄帝内经》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。第二步,东汉张仲景创造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辨证论治。第三步,明清时期,温病学派之卫气营血以及张介宾之命门学说的提出,完善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中医学理论体系。每一步都是破旧立新的自我革命。
今天,随着西学东渐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,也孳生了一个代表西方势力敌视中医学的“西化派”。导致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医学丧失了主权,丢弃了阵地,从主人翁的地位上退居民间二线。凡热爱中华热爱中医的炎黄子孙如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们,德国中医教授波克特等无不痛心疾首,哀叹呼吁,慷慨悲愤,但中医学夕阳西下、渐衰渐亡大势已定,不除病根进行抢救,中医必亡。
守正创新,实现“中国式中医现代化”,意味着中医学破旧立新的第四次革命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,上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提出之“创造我国独特的新医药学”,也就是今天的“中国式中医现代化”,也就是处于前沿的尖端的超级的人体互联网科学!中医要复兴,必须壮士断腕,根除“西化派及其西管中”痼疾,开创以中医学为主体的中国精神、中国自信、中国文化、中国科学、中国医学!